文房甑选
沈鹏论书选辑
时间:2023年08月25日 来源:中国书法家协会网 作者:admin 浏览数:5253

 

沈鹏论书选辑

  沈鹏先生 

  1931.9.1—2023.8.21 

 

    

  创造书法作品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塑造人的性灵;越是深入追求,就越能体会真、善、美在艺术与生活、艺术与人性中的一致性。 

  我们重视艺术,有人说,艺术是我们的第二生命,我说艺术应是我们生命的全部。一个人的生命什么样,他的艺术就是什么样。人的生命达到何等的高度,他的艺术就达到何等的高度。我本人对自己的起点评估不高,但自认为对艺术始终抱着真挚的追求。 

  我们要从历史的坐标当中寻找自己的“点”在哪里,知道怎么才能找到自己的那一个“点”。从整个历史坐标来讲,自己的那一“点”微乎其微,但是对每个人来说,不管是自觉还是不自觉,实际上都需要找到那个“点”。 

  思维定式不仅体现在书法创作上面,还体现在我们的思想方法上面,以及处理问题、研究问题的方面。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思考,要“思想思想”,前一个“思想”是动词,后一个“思想”是名词。你在思想的时候,还要经常去思想你的思想,检验立场、观点、方法,不断地去学习,不断在学习当中调整自己,这是很重要的。 

 

    

  当代书坛尤其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即传统文化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同时尊重艺术个性,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呼唤原创精神,树立包容、自由、多元的学术风气,推动书法的可持续发展。 

  从特定的角度说,艺术品创造的过程也是发挥技巧的过程。然而技巧并非孤立。技巧从一个方向来说,联系着作者的审美意识、世界观;从另一方向来说,又包含着技术——我们称之为更加接近形而下的因素。在全部创作过程中,技术不但不与技巧脱节,而且决不游离于审美意识与世界观之外,创作过程是作者从世界观到技术的全部整合在具体作品中的特定体现。 

  技、艺、道,是三个层面。没有技,即没有了艺,也无所谓道。然而最高层的道始终处在支配地位。技进乎艺,道在艺中,艺体现道,道带领艺,促其前进。 

  诗和书有一种内在的沟通。诗言志,书化于情感,要有节奏,要有韵律。 

  书外必须见诸书内。“书外”远比“书内”范围大得多,丰富得多,起着决定作用,尤其对于高层次的书家更是如此。而“书内”对于书法来说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内因),书外功(外因)便失去转化的依据。要善于找到“书外”与“书内”的契合点,善于把“书外”所得化为营养书法的潜能。 

  我们不看重书法创作的过早“成熟”,却要求一份真诚炽热的艺术良心,坚持书法本体意识,排除无谓的干扰,确立对书法原创的认识,沿着正确的道路走下去。就当今时代书法的可持续发展来说,提高人文意识的重要性大于相对的硬件设施。 

  作家中曾有人提出“学者化”的要求,书法家的学者化更为重要,书法创作、书法研究都要置于整个历史的大文化背景之中。 

  人文思想与书法有没有直接关系?有的。人文修养首先关系艺术欣赏水平的高低。人文思想对书法的重要性,除了各门艺术的共同性,还应当考虑到书法的无功利性质。书法属于纯粹的形式美,格外能够表现个性。书法发挥特殊性,反映人的个性,又受到这门艺术特殊性的局限。真正的艺术家善于在把握特殊艺术对象的同时,充分弘扬个性。 

  对当代书坛而言,我们尤其要注重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即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同时要尊重艺术个性,尊重艺术发展的客观规律,提倡原创精神,树立包容、自由、多元的学术风气。 

  回到我们每个人怎么能进步,怎么能学得更好,一是要不断地总结,二是要多读好的东西,提高眼力,三是要全面提高自己的修养,四是要在自然界陶冶性情,提高自己的审美意识。 

  学习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学而时习之,学了还要习。 

 

    

  弘扬原创,尊重个性,书内书外,艺道并进。 

  我们呼唤书法创造的高度、情感的浓度以及技巧的纯度。书法创造肯定需要主观情感的高度昂扬,但是矫揉造作不等于感情丰富,企图打破“一切”框架实际上不自觉地陷入了别一思维模式。书法创造肯定也需要高度技巧,研究艺术的通感帮助我们寻找各门艺术的共同性以丰富艺术的表现力,真正的艺术家不仅懂得他从事的那一门艺术的长处,也深知其短处,从而扬长避短。 

  一种艺术上的新观念、新流派的诞生,其合理性要看是否顺应时代潮流,合乎规律的产物,不能要求承续性很强的书法艺术像万花筒似的变化观念。 

  中国书法创作始终在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创新之间寻找自己的方位,立足点是现代、创新,但却把根须伸向古老的传统,反对抱残守阙,也反对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的创造。 

  原创离不开继承,否则失去了根基。个性不能脱离共性,离开了书法形式美的共性,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个性。 

  从传统和创新这个角度来说,要想创新就要学习传统,在大量学习传统的基础上才能够重新整合,这样的创新才有价值和意义。怎么来整合知识、发挥想象力,如何培养原创能力,是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原创离不开继承,并且重视继承,否则原创失去根基。个性不脱离共性,离开了书法形式美的共性,也就谈不上真正的个性。要尊重并且善于开发自己的创造意识,还要尊重别人的个性创造,真正树立自由、民主、平等的学术空气,多元化由此形成。 

  传统与创造是统一体中的一段矛盾,没有人能够绝对摆脱矛盾的任何一方。有才能的艺术家善于把握从传统到创造的转化,从当代生活与艺术洪流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形成独特的风格。这里也会包含我们常说的“现代感”的成分。“现代感”应是现代人的意象、情感、趣味在书法艺术中的折射,“现代感”绝不孤立于传统之外。 

  书法与其他艺术在造型上的结合可能开辟出新路,但是对书法最基本的要素采取轻薄态度,却不见得是严肃的创造,不见得是真正的革新。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正本溯源,“多元”不能离开“一元”。 

  积淀是数千年审美意识的进化与高扬,民族审美意识的结晶。新的创造倘若不以长期历史积淀为起点,必定走到虚无的境地。 

 

    

  树立一个好的学风,甚至比我们能写出好的字更有意义。写出一幅好的字可能是一时的,而良好学风则关系到我们长远的发展。 

  书法教学,我认为可以也应当是多元的,培养人才的途径不是单一的。 

  好的评论应当是严肃的,与人为善,对作者负责,也对读者负责。好的评论也应当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包括专业水平。好的评论既有原则性,又不失包容性,包容不是包揽一切,原则也绝非“棍棒相加”。 

  评论有权利选择特定的对象,可以择取多角度,切入多层面,但并不是某一作品、个案或现象的附庸。评论褒扬而非溢美,针砭而不泄私愤。热爱艺术,所以亲近体察;冷静审视,终于保持应有的距离。评论者寓炽热的感情于冷静的理智之中。理智与感情的高度的一元化是评论者良好的素质。主体的独立性,不排斥广阔的包容性,理论的执着坚定,无碍于多向探索。为了发展艺术,我们需要评论,更要呼唤严肃的批评。 

  当代书法能不能坚持可持续发展,要从源头寻找动力。要让广大群众加深对书法本体的认识,使书法在热热闹闹的同时,加强与当代先进文化的血肉联系,在时代淡化书法实用价值的环境中,努力与群众保持密切联系,警惕表面的热闹竟可能成为消解书法的异化势力。我们当然反对无所作为,而我们更需要自觉地把握住前进的方向。 

  尊重传统,就是尊重我们民族生生不息的血脉。不断创新是传统得以延续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我们以这样的认识为基点,实现书法艺术的可持续发展。 

 

  黄山人字瀑 

  沈鹏 

  久雨初晴色色新,山光峦表逐层分。 

  路回忽听风雷吼,百丈飞流大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