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房甑选
林峤: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获得者
时间:2021年04月20日 来源:法甲押注官网-中国有限公司 作者:admin 浏览数:7527

 

 

林峤,1963年1月。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行业建设委员会委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文化馆研究员,四川省巴蜀画派促进会副会长。“四川省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作品参加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第三届、第四届、第五届(获“全国奖”)、第六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第四届(最高奖)、第五届、第六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家作品展;全国首届行草书大展“妙品奖”;全国第二届、三届隶书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等。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1998年兰亭奖·牡丹杯优秀奖;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铜奖。获文化部第八届“群星奖”铜奖、第十二届“群星奖”银奖,文化部系统2012全国青年美展优秀作品(最高奖)。

作品收入中国书协、全日本书道联盟主办的《中日代表书家展》(日本·1992年)等大型书集。著有《震影墨痕•林峤书画精选》《林峤水墨画集》《林峤山水写生》《林峤书画》《当代四川中青年书法名家系列丛书•林峤》《2015林峤书画新作》《林峤汉砖佛造像》等专辑。

4月14日,第三十七届兰亭书法节

暨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

颁奖典礼在绍兴举行

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颁奖现场

获奖证书

中国文联中国书协颁奖词

林峤(铜奖)

书坛老将,画界精英。

汉碑章草,法古本心。

潜修静养,元气充盈。

巴蜀扬名,不忘山阴。

林峤是当代书坛中生代书家的优秀代表,也是“巴蜀画派”的先锋主将,数十年潜心艺事,书画并进,深入生活,情系乡民,实践了“立人品、储学养、扩眼界、美气质”的艺术主张,不断进取,成绩斐然。

投稿小记

“成功”实属意外

林峤

2021年3月22日下午两点半,好友李在兵突然来电:“赶紧看,你获兰亭奖了!”我觉得简直是开玩笑,短暂愣神后,马上用手机捜索“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奖及入选人选名单公示”,当看到获得书法创作方向铜奖名单上“林峤(四川)”时,思路似乎还在“意外”的漩涡中打转。等我静下心来,思前及远,觉得我其实为这个“兰亭梦”,已经锲而不舍地奋斗了二十二年。

二十二年前,我在中国文联、中国书协主办的“1998年兰亭奖·牡丹杯”中获得过优秀奖。二十二年来,並非不想获奖,只因我心里渐渐明确树立了一个目标,那就是,夯实基础,五体书法全面发展,花甲后再谈个性和自由发挥,如果相信功夫当不负人的话,期待古稀之年会有厚积薄发的那一天。就这样,一路艰辛,从未放弃过努力。虽然也有过全国第二、三届隶书展、全国第二届篆书展,全国首届手卷展(行书)等的入展或获奖,但更多时候,我有意疏远参展,在展外作冷眼旁观,练功蓄势。自己心里非常明白,这些平素从未间歇的努力都是练擦边球,为实现自己梦想必须储备足够的学养和功力。

元月五日下午两点,省书协副秘书长唐昊老师发来了第七届中国书法兰亭奖征稿启事,我经过慎重考虑,作出了放弃省书协集体推选的决定,回复十四个字:“我想再努力三年,争取参加下一届!”

半月后,戴跃主席打来电话,鼓励我参加兰亭奖的投稿,我实在缺乏信心,再次放弃了。

参加中国书协第八次书代会出征动员会会前,戴跃主席再次鼓励我参加,我一笑,又一次“临阵回避”了。原因很简单,我已年近花甲,底气不足,怕万一落选,愧对弟子。

艺术人生苦旅,一路阴晴变化,时有意外。

元月28日,全国第八届书代会结束当天下午在返程的首都机场登机大厅休憩港,戴跃主席再次鼓励我参加“兰亭奖”投稿。我原本有畏难情绪,没有投稿“兰亭”的意向。那天经戴主席的敦促,顺便在手机调出了近年写的几件作品的图片,请戴主席赐教。戴主席当场为我初步确定了八尺隶书中堂和八尺章草四条屏两件作品作为备选,并提出最后的敲定必须返回成都后要看原作,接着他又对我将要准备的第三件作品,提了些具体的要求,让我春节放弃休假,在交稿前再冲刺一下。

机上闲坐,又将戴主席的关照吟味一番,想了许多。近几年虽然笔耕未辍,但懒散益重,经常思及宋姜夔《续书谱》中所谓的各体有别,术有专工,“有专工正书者,有专工草书者,有专工行书者,信乎其不能兼美也”,参赛者交数件书体风格各异的作品,难度过大,故多年不敢投稿“兰亭”,有严重的畏难情绪。这次经戴主席的开导鼓劲,畏难情绪开始逐渐化解,终于鼓起勇气,决定拼搏一回。

二月十八日上班第一天早上八点,我按约来到戴主席办公室,六件备选作品全部铺开,戴主席反复比较后,为我挑选了三件作品。要求全部托裱,对颜色搭配等提了些中肯建议。最后强调,待托裱件扫描出来后,六件作品的图片必须全部发给他,最后看稿确定,方可投寄。

我立即将六件初选作品送往双流区邱家堰(成都最大的传统装裱基地)。正好装裱技师罗群芳夫妇已从外地赶回。原以为这事简单,大约两个小时就可以搞定,谁知“看者容易做者难”,他们从上午一直工作到晚上九点半方才结束,我为他们精湛的技艺和认真负责的态度所折服。

二月十九日一大早,约好的扫描工作如期在福宝印社进行,向运成总经理亲自指挥,仅花了两小时就出了结果。我立即将图片发往戴主席定夺。

不出意料,戴主席头一天确定的三件作品没有变,我想参加的两件作品都未选上,遗憾让我冷静,或许艺术作品的主观自见与客观他评,确实存在着咫尺千里的仁智别见。艺术作品最终都要属于社会,而面向社会的现实,就是最终总要由书斋自赏自乐到任由众多观者评骘取舍。敢于投稿,向书界晒涂鸦,也是一种自我助推和激励。相信涂鸦公示后批评褒贬纷至,会让我今后更理性更客观的看待自己的艺术创作。

当天中午,选好的三件投稿作品,加上提前两天熬夜填好的五个表格和个人参评的100元退稿费收据复印件等,都按中国书协的要求备齐,最后又请宁绍松、文顶铭两位学生帮忙核校无误,交顺丰快递寄出。此际,忽然全身轻松,觉得我已经努力尽心了,至于入选否则悉听自然了。

3月19日下午五点,评委会在绍兴评选现场来了电话,我感到意外,以为作品上有啥字写错了需要询问讨论呢。没承想,是正式通知我入围,但必须通过面试答题。联络员交待面试方式,立即加微信,晚上视频连线等,准备就绪。

第二天上午九点四十分,面试开始。12道面试题,任答题者抽号,我选了幸运数字六号题。准备时间只有7到8分钟。要求回答的内容,我学习过,比较熟悉。九点五十分,“综合素养测试”正式开始,主考官是书界都熟悉的书法篆刻家李刚田老前辈,还有新当选的中国书协副主席叶培贵老师。回答时间仅五分钟,在四分钟时提醒一次。回答结束后,我自认答题比较满意,至于总分的排次结果,当然只有听其自然了。

3月22日(周一)下午,官宣的评选结果实感意外,我居然获得“兰亭奖”的铜奖。随后几天,书友各种热情洋溢的鼓励持续传来。我很感动,觉得个人的荣誉实际上是属于我们四川全省书法家的,大家的兴奋表明受到鼓舞的,不是我一人,是大家,是投入几十年心血的巴蜀书家群体。

说实话,全国比我写得好的,大有人在,是机遇和运气的一次偶然的光临!

按要求,我这次投稿的是八尺隶书中堂、八次章草中堂、八尺断碑式组合中堂三件大作品。如果定要分享一点获奖“干货”,那就是,未来书法优胜比拼的趋势是综合实力!对此,我已有新的计划,主要是四个方向:个人风格的建树能力;继续强化五体书法的临摹,提升创作能力;兼及提升中国绘画临摹、创作的能力;丰厚文学修养及创作的能力。

二十二年漫长的准备和等待,初见花果,如果期望进步,还需要顽强不懈地付出。天道酬勤,期待我的下一个人生目标能够更上层楼,有新的进步。

最后,我要衷心感谢四川省文联、四川省文旅厅、四川省书协、四川省文化馆,感谢指导和帮助过我的领导,老师和朋友们!特别要感恩何应辉、戴跃两位主席,没有他们的真心关爱,真诚教导,就没有我这些微不足道的“成功”。

有时静心沉思,觉得我真地很幸运。有何应辉老师几十年的耳提面命和谆谆教诲,又有亦师亦友的戴跃老师的时时鞭策和帮助,而且在我身边有这么多能真诚切磋艺术的书友,有支持我们艺术事业奋进的省文联省文旅厅省书协省文化馆,才会有我偶然获得幸运的这次机会。所有“成功”都不属于我个人,都应该属于巴蜀书家群体!

2021年4月15日

创作自述

三件获奖作品

作品一

▲林峤 《清黄钺二十四画品奇辟沉雄二篇》

247cmx123cm 宣纸 2018年

《清•黄钺二十四画品之奇辟沉雄二篇》八尺整幅生宣隶书作品,创作于2018年。按计划,2018年我的创作计划重点是多写八尺整幅的大作品,提高自己对大幅创作的驾驭能力。此作是从几张大幅隶书作品中选出来的,算是两三年未习隶体,偶然不计生拙的一次尝试,谈不上满意,只是看着比较顺眼。

创作基本取法于代表“汉碑书风”的《张迁碑》、《鲜于璜碑》、《祀三公山》等碑帖,意欲兼具碑篆古朴的韵味,突出生宣墨韵,力求一气呵成。落款用自己擅长的章草双行书写,希望能起到丰富画面,饱满聚气的效果。最后十余字的补跋,“悬璧细观,尚有余兴,愿待日后尽兴也”,本为补白,或能增添几分情趣。

因为正文中难写的字较多,一些字的处理上都经过几番推敲。书界擅写隶书的明眼人都知道,隶书书写看似容易,写好很难,往往要比写其它书体付出更多。通常写隶书,字数少比较容易处理,写百字大幅最难。没有二三十年碑帖笔墨功的淬砺积垫,不能厚积薄发,绝难挥洒出雄浑大气,圆润厚重的隶书作品。所以,我每次创作隶书作品前从不奢望成功,搁笔后经常有些不胜遗憾的感觉。

我认为,不仅画画,书法也应讲究“气色”(清蒋骥《传神秘要》)。气色者,神气情趣,墨色纷采,不在一点一划,而在整体的蔚然可观。隶书不唯欣赏单字,最重整体“气色”效果,既要有通幅笔法形态上下前后的贯气,还须有墨法枯润随机的自然变化,这样方可企望创作出点线情态生动活色的隶书好作品。

其实,书法艺术的创作很像长亭短亭送别友人,就此别过,可能会留下一些遗憾和惦记,最后翻篇都会成为过去;只有储学悟觉,再次投入更多的努力,才会有更好的作品不负期待。所以,我经常提醒自己,临摹或创作书法作品都必须尽心追求,不懈努力。艺无止境,长亭更短亭!

2021.04.15

作品二

▲林峤 自撰《阅竹楼写画随笔七则》

244cmx113cm 宣纸 2017年

《阅竹楼写画随笔七则》(简称《随笔七则》)是自撰内容,章草,八尺四条屏,生宣书写,时间2017年。内容出自2012年出版的拙著《林峤山水画写生》,书中收录阅竹楼(本人斋号)写画随笔208条。此次参评的《随笔七则》,悉出此书。

在正式创作的数月前,我复读旧稿时曾顺便从中精心挑选了比较切合当前书画创作学习内容的19条,备案待用。因多年偏爱章草,研习,学习的方法,通常是每见新的章草字帖必先反复观赏月余,随后通临兼以选临,偶觉临池有得,即趁时专作研习,如此年年“趁热打铁”,容易书艺小进。因有平素的反复研习,对书写诗文中重复出现的字,必参酌上下字,反复推敲,随法生机,力求前后协调,顺行自然又尽量各具像貌。

意欲创作此作初始,作品的幅面长短、纸色等形式设计有几个方案,后来根据书写内容的分节长短,反复比较,最后确定用八尺四条屏来书写,可期宽绰自然。

落笔之先,觉得章草行气最忌稀疏零散,遂谋划其每屏的上下左右留白稍多;如此,幅西安排在左边留白最多,而右边留白较少;这样的疏疏密密,或对八尺四屏大格局能增强整体的视觉效果。创作后,悬壁观之,果然不负期待;想起《唐朝名画录序》中朱景玄说“变态不穷,凝神定照,固为难也”,确然如是。

书画需要心手契合的创作状态,后来找寻一个安闲自适的章草书写状态花费不少时日。丁酉夏,成都天气特别闷热,练字虽每日必修课,但闷热难挨,颇损雅兴。有天近午时忽然转凉,我突然有了感觉,迅速取出备好的《随笔七则》文稿和裁好的八尺生宣纸,乘兴写出,写得比较顺利舒坦。书毕,已是午后两点,放笔吃饭,轻松释然。饭后观之,觉得有几分可取之处,遂张壁数日。

意外的是,此章书四屏得戴跃主席看好,鼓励我投稿。后来作品入展获奖,意外若惊,鼓舞非常。我想,可能是近几年安静作为的作品比较少,诚蒙评委老师们看重,对我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如今复吟细味,书写的个性风格,轻松自然的书写状态,可能是这次偶尔取胜的关键。我想,在书法界扎堆仿制、浮躁竞取、急功近利的今天,推崇"入古出新”的自然之道,应不失为上上之策。

2021.04.15

作品三

▲林峤 《论语子张第十九章句》

244cmx108cm 古法毛边纸 2020年

▲这件断碑式八尺草书作品《论语子张第十九章句》,是2020年腊月创作的近期草书作品。我一向奉信清代唐岱《绘事发微》里讲的“艺成而下,道成而上”,“书画有正派,须得正传”的说法,视为笔耕至理。艺家出门首先路子要正,得正传,勿亲歪道;其次埋头为艺,一定要远离熟俗;沾染熟俗,未必不能成艺,但失去正传,自陷下次,习俗愈久,日后愈难打理。

2020年4月,拙著《林峤汉砖佛造像》一书出版后,准备用五至八年时间开始实施强化“王字正传”的计划。我对王字行草系列的关注和学习实践已有30多年,时有小小进步,但都不能令我满意。前几年出了一本《林峤行草书手卷集》(收入作品52件),就是想从“王字”与“魏碑”等“正传”的反复学习中找到突破口,兼美并进。新书出来了,计划的标的也拉高了。当时决心重新从王羲之、王献之的优秀碑帖入手,先追形似,后力求神似,扎扎实实地“不怕从头再来”。毛笔采用纯羊毫中号大笔,线质从颜真卿《祭姪稿》而来,即用颜真卿篆籀笔法,去写二王字,初试结果较为满意。整体上追求一种虚实变化的灵动感。这次创作的《论语子张第十九章句》即是探索的一次实践。因字数、张数太多,很难处理。我采用右上留白空间和左下留更大空白作遙相呼应,拉近整体视觉冲击,强化一种“似断非断,外展而内敛”的大效果。另外,在书写时,注重了七块断面中上下余白空间长短大小的错落,加上墨色轻重和行间疏密的对比,尽量回避重复,不让单调划一的墨法章法等小遗憾给宏观大效果减分。细节上,力求含蓄自然美,让线质结合用墨更富有弹性、内敛等变化,也作了些大胆的探索。

书写中有误落字等小疵,个人认为,只要跟整体协调,点救或旁插补字亦无碍观赏。

应该说,近期王字系列的探索,虽小有进步,但离我的审美理想还有较大距离。我将继续努力,力争早日得心应手,更上层楼,创作出能畅意表达内心审美追求的草书作品。

2021.04.15